Monthly Archives: January 2011

Fwd: 帶職宣教的新里程 – 胡問憲

帶職宣教的新里程 胡問憲 http://gointl.org 使徒行傳十八章,保羅首次來到哥林多,恰逢亞居拉百基拉夫婦,從羅馬流落在哥林多,於是彼此同工。他們一面傳福音,一面以織帳棚為業維生。英文聖經就稱他們為tentmakers (徒十八2-3),這就成了今天帶職宣教士的專稱。事實上,保羅雖織過帳棚,但他絶不是一位以織帳棚為業的帶職宣教士。聖經也沒有告訴我們,以後他又以織帳棚來傳福音。雖然他曾向以弗所的長老們提及他常用「兩隻手」工作(徒廿34),同時向帖撒羅尼迦教會也兩次提到「幸苦勞碌,晝夜工作」(帖前二9;帖後三7-8),但並不意味著那就是他的專職。況且保羅在哥林多作織帳棚的時期極為短暫,根本不應該把它當作一份職業。所以以保羅為帶職宣教的榜樣來稱現今的帶職宣教士,有點不太公平,也不頂恰當。 今日的帶職宣教士,絶大多數是被派遣或自願去到外地,實行自己的專業,包括經商、打工、教學、服務等職業。並在該單位以受薪的職員身份,服務該地政府、社會或為某公司機構得利獲益。這人可能受過神學教育,或具教會事奉經驗,也許也獲到某個差傳機構的安排指導,可以在他工作的當地,盡量發揮他在工餘作宣教事奉;或與某位專職宣教士配搭,作傳福音教聖經,協助當地教會等事工。 其實這樣地在異地帶職事奉,其目的確實與保羅的「織帳棚」或「幸苦勞碌,晝夜工作」有類似的意義。一般解經家認為保羅當時如此勞碌地自食其力,為了「不至累著」教會(林後十一7-10)、(帖前二9,帖後三8);以清廉自守沒有貪念 (E. Harrison)成為眾人的榜樣,為的是扶助軟弱的人(徒二十35);持守著「施比受更為有福」的原則 (徒廿35),正如保羅向以弗所長老表達他一生事主的總結。 當今21世紀,世界多數國家的憲法,都標榜著「宗教自由」。然而為了該國本身的政治理念及宗教立塲,都不會讓外國人以「基督教宣教士」的名義獲得簽證。尤其具有西方國家的國籍或西方差會所差派的人。然而具有某種專業的人才,能助該國獲利得益,或能完成某類重大工程的人,雖具有基督教信仰背景,還是屬於受歡迎的人物。因此,在這21世紀複雜多變的世代裡,帶職宣教士肯定是宣教的重要里程.他們在某些地區裡,確實顯出明確的效果。今日不少宣教機構,也都極力採用。 今提出下列四種帶職宣教士: 1、 到國外任職的宣教士 這些是大學教授、工程師、醫療隊員、或是需要長期留在國外處理公司業務的。他們被派遣或被邀請到國外執行某項專業或職業,就可以利用機會在當地作宣教工作,他們可以用比較開放自由且有選擇性的進行事奉。 我在台大求學時有一位主日學小朋友。二十年後,他受美國南部他所畢業的大學研究院的差派,到中東一間石油公司的工作。兩年後我在美國德州遇見他,他向我談及他在那邊事奉主的機會,興奮之極,另一位單身姊妹自會計學院畢業後,又在神學院修讀文憑課程。今為一大公司派到上海分公司當會計主任,每年會回來向公司報告,她在上海作個人談道及與家庭教會配搭事奉,有很大的自由度及成就。 2. 以專業進入別國的宣教士 這些是擁有宣教的目標及訓練,郤以本身的學位專業進入該國的;或以學生身份考入該地區大學或研究院,設法進入那國家或地區,因該國或該區是以純宣教士身份不可能進入的。他們留在那些地區作有計劃有系統的宣教工作,雖較隱藏,也具某種程度的危險性,活動範圍也有限制,不易尋覓合作對象。 我教會年前有一對新婚年輕夫婦,以水利工程師的專業(太太是護士),被政府派到尼泊爾為該國設建水霸,為期兩年。他倆早在一年前,就接受了OMF的宣教士的訓練,教會差傳部就以他們為帶職宣教士的身份,正式按手差遣他們,並作部份支持。他們在尼泊爾兩年,以英語在當地大學生及年輕同事中有美好的見証,確實作了些不容易的福音工作。另有一對神學畢業生夫婦到新疆大學修讀維吾爾語文,兩年後,透過新疆某些教會團體,進入維吾爾族群,經過十年忍耐艱幸的宣教事奉,在該族群中撒下福音善種。目前回來陪伴老父母,盼待孩子長大了,他們兩人再出發。 3. 藉提早退休的宣教士 提早退休的技術或專業人才, 利用自己熟練的技能及處世的經驗,在不再受家庭兒女的負担或生活經費需要的困擾,有計劃地獻上生命餘下的年日,(可能早一兩年己經選修了些神學聖經課程)以健康的身體,夫妻倆配搭去到宣教工塲,直接或簡接地協助宣教,如醫療、教育、建築、技能、行政、財務等事工。往往是當地宣教士無暇顧及或無能為力的庶務。 我曾經在中國內地一所農業大學拜訪一位從台灣到美國深造後,又從美國一間有名望的大學研究院退休的教授。他太太(續弦)以前多年在宣教工塲上事奉,他們是某差會的兼職宣教士,獲得這間農業大學的聘請,教導研究院的學生及年輕助教。他們開放自己的教員宿舍,每週有兩晚(向不同對象)的 [英語自由談]。來者都想從華人學習英語,同時也試用不成熟的英語討論各種問題,包括信仰問題。擺在桌上不少外外面帶進來的新舊中英文雜誌,通訊等,不少基督教出版的,讓學生們隨意取拿。週末主日他們兩人會到城裡的家庭教會相助,也有學生願意跟隨他們去聽道。四年裡他們把自己為人的榜樣聯同福音的種子留在學院。另一對教育界夫婦以五十五歲提早申請退休,領得一筆不錯的退休金。他們早幾年已在神學院選修夜校課程,當時受教會的差派,進入中國雲川地區,幫助貧苦孤兒。後來當地政府發現他們的服務及資歷,就撥地供他們成立註冊的慈善機構,並授於專為貧童教育的正式身份。他們傳福音的機會,不但涉及兒童,更擴大到家長,甚至社區。 4. 作特殊群體的本地宣教士 不少有心願意宣教的青成年及中年,由於自己的家庭和事業,根本不可能離開自己的地方。其實在宣教的定義下,也附有:到一個獨特的文化群體中,去供應人們的特殊需要,同時將福音傳給他們。這樣的宣教工作可以發生在你我居住的城鎮裡。看到現今物質越豐富,人的慾求也越高,於是犯罪的機率也就越大。尤其是在大城市裡,就可發現酗酒、吸毒、賭博的群體;致產生監犯、貧民窟、風月塲所;還有外來勞工、女佣、新移民等;此外更有知識份子、如外來的學者、外地學生、護士等。這些群體生活在一個繁榮的城市裡,郤感到孤單無助,他們極需要精神上的支助,這些群體也確實是教會可作本地宣教的對象。在美國稱為Home Missions,一般職業青成年及中年都可以透過自己的教會組織,或參加這種本地宣教機構,作定期的投入事奉,極有果效。 福音要成為「外邦人之光,直傳到地極」,是早為先知以賽亞所宣稱 (賽49:6)。醫生路加曾兩次在他的著作中引用以賽亞的這段預言(路2:32;徒13:47),來加強他應當向外國人宣講福音的必要性。其實,以賽亞之後一百三十多年的但以理,就在以巴比倫及以後的瑪代波斯朝庭中,忠心耿耿地當全職高官時(但1:18-21;6:4;8:27)就一直成為「外邦人之光」,這是我們每個讀經的人所了解公認的。今天我們也當像但以理和路加那樣,獻上自己的才智,服侍異邦人或特殊的文化群體。為主發光,達成現今時代切實的需要。 (作者為神州華傳新加坡辦事處委員會顧問)  

Posted in Uncategorized | Leave a comment

華人差傳的普世觀 – 胡問憲

http://gointl.org/ 華人差傳的普世觀 胡問憲 一九六零年代初期,一個朋友從外地回香港後,他告訴我,當他乘船行經冰島(Greenland)時,覺得那裡又冷又遠,心裡想這裡一定沒有華人。誰知道,他上了岸四處走走,來到一間雜貨店,一眼望去就看到是華人開設的。「凡海水流到的地方,都有中國人」,這句傳言確是真實的!這就激起我的推想:既然全世界每一塊土地、每一個角落都有華人。那麼,基督徒若能把福音傳給世界各地的華人,那就是福音傳到地極了,基督就可以再臨了。當然,這個想法太天真。不過,這難道不是達成目標的途徑之一嗎? 西方學者的非議 每當與西方學者談起華人差傳事工時,發現他們對華人差傳感到不滿。那就是華人宣教士 (不論跑多遠) 袛是向華人傳福音。甚至其中大部份,只會講華語,只會吃唐餐。難以稱為差傳。其實原因很簡單:因為按西方教會的觀念,在定義上,宣教士的事奉必須是「超越文化」(Cross-cultural)。意思是指,凡被差遣外出宣教的,必須在另一種語言習俗的文化裡作宣揚福音的工作,才可稱為「宣教士」。 那麼華人差傳事奉是不是真正的「差傳」呢?這種差傳事奉處在現今的時代有沒有切實的意義和價值呢? 華人遍佈、豈可不理 也許我們應當首先了解的華人差傳事奉是怎樣形成今日的特殊現象?當然,在談論差傳事奉的華人,不袛是指絕大多數聚居中國大陸的中國人,更是指散居台灣香港以及僑居東亞和世界各國的華人基督徒。今天華人教會的實況,與從前必須依賴外國差會來支援維持,已完全不同了。今天的華人群體無論在知識上、經濟上、國際地位上、社會影響上,都具有國際性的水準。論到差傳事工,由於教會不斷地教導,大多數基督徒都了解它的重要性。教會要處理差傳事工,在行政管理方面,也有一定的素質。單以經濟的角度來看,全球華人財經力量,也是相當可觀的。教會並不是「沒有錢」,如真要推展差傳,在人力、財力、知識、才幹都不缺乏,再加上中國人的民族性:尊重長者、訓導後輩、勤奮努力、愛好和平,且可以過著清貧的生活,以求達成目的,這種種特性,使華人宣教士在第三世界裡,較西方宣教士容易被接納。 然而華人最大的缺憾就是個人主觀甚強,因此,一旦牽涉到本身的利益時,個人與個人、團體與團體,彼此之間就很難合作。這可能是個歷史的包袱,使中國人在重重的政治文化壓力下,難以衝破這種傳統的心理障礙。也許在同一個包袱下,使世界各大城市都有 CHINA TOWN (唐人街);華人聚合的國家都有小規模的 CHINESE SCHOOLS (華文學校);每一個美加大學裡都 有中國學生查經班(或團契);這是其他任何國家民族所鮮有的現象。同樣的原理,凡有頭腦有力量的華人基督徒,第一個習慣性的反應必定是幫助需要福音的同胞。這種現象是西方學者按他們的思想無法推論了解的。 青年成年、積極參與 儘管今日華人教會中,有不少較自由的神學思想。但華人的保守性,在一般平信徒的福音信仰裡表現得很明顯。因此凡篤信聖經福音的信息,是普遍性的為華人平信徒所接受的。近年來,教會講壇上重視的差傳信息,當然就不脛而走的對華人教會作出決定性的影響。不過,最直接影響差傳事工的,還是華人青年在教會中的醒覺,以及青年在華人教會中極被重視的連鎖因素。今日華人教會中,在人數上、年輕人佔大多數;在追求上、青年人願意藉著講壇、書藉、團契、事奉,作出更積極的深入研究,青年人參與教會的事工,確使教會生氣蓬勃。教會對平信徒的訓練,大多是訓練這班青年人。教會鼓勵青年人奉獻,無論是生命完全的奉獻,或終身事主的奉獻,青年人的響應總是極其感人的。神學院所以能夠栽培出宣教士,是基於這班肯奉獻自己隨主差遣的教會青年人。他們的人數不多,但郤是世界各地需要福音、需要牧養的華人所爭取的對象。 近二十年來,不少國際性的差傳機構,紛紛在東亞地區成立分會。特別是在中韓兩民族中,極力推行差傳事工。許多大學校園內興起不少知識份子,甘願將他們獲得的屬靈生命及專業才能,獻在祭壇上。走向異邦去作帶職的宣教士。在華人知識份子中,有的單身、有的才新婚不久,拖著幼兒,「剛強壯膽地踏入約但河水」。他們不是不知道擺在前面的是「耶利哥」的堅壘。但見他們一個個「腳下的河水分開」,踏上要去攻克的「應許之地」。就這樣開始他們可歌可泣的宣教生涯。從現代人看:正當業剛成而可擬訂大業,又可建立安樂窩的黃金人生,卻如此獻上自己(攜妻帶兒),確實付上太高的代價。然而他們是清楚地以蒙召的靈和預備好了的心,用[自己的手,放下世上的享受],又以[自己的腳,甘心到苦難的道路上來奔走]。默然地作個無名的傳道者。 這十多年來,更有不少上了年紀的華人信徒聽到各差傳機構傳達的信息,知道自己多年蒙神恩待,現在事業己達平順的頂峰,兒女都己成長自立,在屋舍財物上也己經穩定無慮。況且多少年在教會的事奉,信心的操練,使心靈裡頗有更上一層的負擔。乘著身體仍然健壯,何不將自己的經驗才能,用五年八年獻給神,作宣教的事奉呢?因此按規定(一般是五十五歲) 提早退休。這筆退休金也可以安定自己日後的生活。有的愛主兒女,還願意在差傳經費上作部份的支持父母。於是,既不需要差會支持全部經費,還可以在國外有所貢獻,無論是行醫、執教、工程、農業、商務或諮詢顧問等,或獲得該國機構聘請,或外資公司差派,作個帶職宣教士。甚至利用專業資格及多年工作的經歷,可以進入一般傳道人宣教士不能進入的國家,作創啟事奉的宣教士,把福音傳給無法接觸到福音的當地人。目前特別是開放的中國大西北,以及留居世界各國的中國勞工群,都是願意作創啟事奉的退休華人的大好機會。 贏得信任、先向華人 再從不少新興的華人差傳教會或差傳機構的角度來看,他們的差傳事工都在極艱幸極有限的經費之下進行的。尤其是在初創期,要博得信徒能對這分差傳事工的信任,以致肯盡力支持,就需要使事工本身具有覺察得到的表現,真如華商投資,一定要求能有看得到的利益。華人會將年輕宣教士送往語言相同習俗相近的異地華人社區中,就越容易建立關係,越能獲得信任。衹要這位青年宣教士帶著一顆奉獻的心志,肯依靠聖靈的能力,刻苦熱誠,聰慧真摯;要在短期內將效果傳回差遣的教會,差不多是件必然的事。這樣差會非但能得本地教會信徒的信任,並且基於華人應當先關顧華人的一般心理下,差會就更能得到同情與讚賞。 按步就班、由近致遠 況且聖經上對於推進宣揚福音的原則是從「耶路撒冷、猶太全地、撒瑪利亞、直到地極」的。雖然彼得、腓利、保羅、巴拿巴,是在同一個時期傳播福音信息,然而,從近處向遠方的觀念還是很明確的。況且保羅在外地傳遞福音時,總是以「先是猶太人、後是希利尼人」的策略而行。所以自本族至異族的原則,也是極肯定的。多年來的經驗也告訴我們,在華人向華人傳福音的事工上,我們非但沒有犯錯,反而祗有神的祝福,沒有咒詛。西方人有他們千多年的差傳歷史背景和民族個性,演譯成現代的西方差傳原理。但僅有半個世紀差傳歷程的華人教會,還得按步就班的在差傳事工上打根基。因此,目前華人差向華人的差傳事奉,這現象是這時代必然的趨勢。 這決不是說,華人永遠袛向華人傳福音,既然有海水流到的地方都有華人,華人宣教士何不以世界各地華人社區為[安提阿],作為宣教士戰略上的據點呢?然後,透過得聞福音的華人,組成當地教會,與當地民族以同文化同語言的關係,傳達信息。或者,宣教士本人對當地人的語言習俗己有了較深入的了解,再向當地人推進傳福音的工作。這樣就更順理成章的來完成主所託付的大使命。 舉目向田觀看、莊稼己經熟了。現在是要打發工人出去,收祂的莊稼。求神在這時代,繼續恩待華人宣教士向世界各地華人及當地人的傳福音工作。並記念他們為差傳事奉所付出的代價。 (作者為神學院教授,現為華傳新加坡辦事處的顧問)  

Posted in Uncategorized | Leave a comment